以城垣作為都市範圍的象徵物,流轉於百年的歷史軸線上:清代的城門因日治現代化工程而拆毀;此刻的更新又將重整城市的紋理。在內與外的邊界間位移、存在和消逝的對應關係裡感知,空間的界線已隨時間更迭代謝而逝。當撞上街邊紀念碑、誤闖空無的荒地,或游移不連續的街道,看似無所指涉,卻共同面向藏於城內深處的集體潛意識。
延續臺南 400 民間參與計畫「街拍記—俯拾皆是的稍縱即逝」展覽、臺南藝術節「阿索比『遊び』中站:也可以是電影院—大南門廣場放映計畫」之經驗,本次「街拍記2025—消逝的____想像拓撲」同樣關注城市變遷下所帶出消逝的經驗感知。由獨立策展人王振愷攜手不存在劇場,邀請六位與臺南有深刻關聯的藝術家共同勾劃。
拓撲學(Topology),來自希臘字根 topos(位置)與 logos(理、道)的組合。它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也是關於「地方」的空間研究。脫離歐幾里得點、線、面的三維座標概念,思考空間內連續變化如拉伸或彎曲之下,仍維持不變的性質。在二十世紀中期開始,成為不同學科思想的主流,也包括人文藝術領域。
此次將拓墣視為行動,以具紀實意義的街頭攝影作為媒材基調。不只視城市為一種物理性的空間,更透過藝術家之眼招喚詩意的反/紀念碑經驗,藉由感性記憶、身體行為、拾得影像相互連結成心靈空間。展題裡的空格____ ,可能是早已消失的城牆、經歷更新工程的地景、塵封已久的私家檔案,或是明滅閃爍的聲光……
展覽時間:2025年 10 月 4日(六)-10 月 26 日(日)(15:00-20:00開放/週一二休展)
開幕座談暨藝術家導覽:2025年 10 月 5日(日)19:30
與談人:沈裕融(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10-04 至 2025-10-26 (兩週至一個月)
地點: 台灣臺南市 不存在劇場
地址: 台南市北區正覺街33巷14號
主辦單位: 不存在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