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土有聲 – 臺日古代文物對話特展

本特展為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於COVID-19全球疫情趨緩後之首檔國際交流展,與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合作,精選臺灣北部十三行文化與日本九州古墳時代文化具代表性文物,呈現因海分隔千里的臺灣北部地區與日本九州地區,在距今1,700年前至1,300年前,兩地人群在文化內涵與精神信仰上的連結與共鳴。
安居:墓是靈魂的安息之所,本單元透過墓的外觀、型制與規模,探尋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樣貌與社會地位。特別展出日本古墳時代極具代表性的「埴輪」—造型獨特且置放於古墳外的埴輪,具有守護及提供墓中靈魂一切生活所需。
盛食:飲食是生命之必需,本單元展出多樣食具或與食物相關的器物,藉此窺見當時的飲食文化與可能的儀式活動。有些儀式至今仍然存在,此外,本單元也特別展出首度公開的十三行遺址出土陶器七件。
美飾:愛美是人的天性,飾品不僅展現當時的時尚風格,也象徵身份地位,並折射出不同地區間的交流關係。本單元特別展出「不遠千里也要擁有」的貝鐲,以及在臺日千年前甚至比玉更珍貴的玻璃飾品,一窺當時的美學潮流。別錯過首次公開亮相的十三行遺址出土玻璃飾品四組。
威望:獨特之物往往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擁有,或於特定場合方能使用,以彰顯身份與權勢。日本古墳時代以銅鏡、鐵製武具作為權力象徵;十三行人則透過擁有稀少難得之物的多寡來展現地位。本單元精選多件獨特、罕見且蘊含故事的展品。
文化的傳承 人生的永續:千年前,人們以有形器物為逝者書寫最後的篇章;未來,則透過記憶、數位與精神的形式,讓生命故事得以永續流傳。墓的方圓之間,映照著當時社會縮影、人際網絡、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同時也折射出對生命的理解與信仰。人與物的形體終將消逝,唯有文化的內涵,將不斷流轉、綿延傳承。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9-30 至 2026-03-01 (三個月至半年)

地點: 台灣新北市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

地址: 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資訊: 02-2619-1313分機310彭先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