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怡萱與她的透明容器 》
「透明並非虛無,而是容納。」李怡萱將掌心展開,讓自然的氣息與光影滲入這座有生命的容器:山屋口口。
「 李怡萱與她的透明容器 」是一場介於現實與記憶之間的空間詩學展覽,也是一場從個人創作延展至建築與自然對話的策展實驗。李怡萱並非僅是藝術創作者,她是空間的感知者與轉譯者,在這座由清水模與玻璃帷幕構成的建築中,將空間視為創作的「透明溫室」,經由她將感知收納於身體,意念交予雙手掌心繪出一座盛開的花園—— 自然與藝術由此誕生,與空間共同呼吸。
山屋口口,一棟位於芝山岩山腳下、創立於2020年的私人美術館,以「無牆美術館」為理念,其一樓的開放式透明空間成為藝術與自然、觀者與作品之間流動與滲透的場域。這個空間如同一只透明容器,盛裝的不只是展品,更是自然、光線、氣味、記憶與創作的意志。
在這無聲的透明容器中,李怡萱輕輕擺放著她的片段 —— 一些從泥土裡長出來的記憶,一些從童年溢出的光影。此次創作延續著過去對家的描繪與符號的探索。在許多詩歌中,母親總與月亮相似 —— 溫柔、陰柔、慈愛。對她來說,母親就像月亮,時而明亮、時而幽暗,隨時間轉變著面貌。而她希望透過月亮的象徵,來記錄對母親的祝福與時間的流逝 —— 因為生命本就多變無常。作品也融入了對家人關係的觀察,從植物描繪到物件移情,刻畫父親對母親態度的轉變 —— 從年輕時不理解,到老年時的互相扶持。這些具有回憶的片段,成了生活中默默流淌的記錄,也承載著那些晦澀難言的愛與回憶。然而,這些創作既不是純然的再現,而是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被一層透明的時間薄膜輕輕包覆 —— 正如「她的透明容器」,既清晰,又難以一眼看清。
本展企圖以李怡萱的敘事視角,將「山屋口口」演化為盛滿藝術的「容器」,如同一座孕育創作的「溫室」般,既能保護,也能揭示;結合鄰近芝山岩及外雙溪的自然地景,構築一場與自然地景流動,及觀者的身體感知交織的透明藝術經驗。
藝術家|李怡萱
策展人|白奏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10-05 至 2025-10-31 (兩週至一個月)
地點: 台灣臺北市 山屋口口
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雙溪街12號
主辦單位: 山屋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