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折返點:自然釉與釉母的啟示〕自人類開始製陶,至今已歷經兩萬年,在這段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發明了「陶」,開啟了改變物質、改變生活的文明新紀元,史稱:新石器時代。三千多年前,中國最先改良了窯爐結構與陶土成分,發現了高嶺土,並燒製出原始青瓷,接續發展出陶瓷上釉文化,成為文明重要的領航者,人類自此踏上了分解與合成物質的文明之路。1975年,日本陶藝家神山清子重新回到人類蓋窯、燒陶的起點,找回「自然釉」。她以不施釉藥為挑戰,探索土、柴、火三者在高溫中自然生成的釉色變化,重新賦予「原始青瓷」新的當代表現。她以當代陶藝家的身分,走進中國古人早已捨棄的技術領域,從自然中尋找人類用土與火創作的根源。2003年,台灣陶藝家林瑞華發表「十彩窯汗」,進一步走入比原始青瓷更前線的火膛。他深入火與土交會的極限溫度,探索物質與色彩的極致變化。2012年,林瑞華發表「釉母」,突破火膛極限,跳脫傳統釉藥邏輯,以大地為導師、以自然礦物為語言,創造出全新結晶的礦玉質感——彷彿玉石、寶石般的自然之釉,成為陶藝發展中的嶄新可能。這兩位創作者所走之路,幾乎與當代文明背道而馳。他們選擇放棄科技所提供的便捷,以生命探索自然的語言。他們的創作之路寂寞、孤絕,卻蘊藏著面對黑夜與火焰的深刻智慧。他們提醒我們,在工業文明造成的空氣污染、地質破壞與氣候危機的此刻,人類是否還有其他可能?神山清子以自然釉震撼世界陶藝界,提醒人類重新思考物質與自然的關係,並重新找回自然永恆之美。林瑞華以「釉母」開啟陶藝的未來視野,證明我們無需過度採礦與精煉白瓷土,也能展現礦土原有的質地之美;無需依賴濃縮的金屬氧化物釉藥,也能從土與火的結合中,燒出自然凝結的釉之母岩;我們可以使用可循環的自然能源,創造對人類真正有用的器物。這不僅是陶藝的探索,更是一條新文明與不斷反思的精神結晶。陶藝,向來承載著人類對美感與實用的雙重追求;而今,它也承載著人類對自然與未來的責任。在這個文明的折返點上,願這場展覽成為我們反思文明與自然關係的啟示錄,在追求精神與心靈饗宴的同時,踏出新一步——創造一種更貼近土地、尊重自然的生活方式。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9-19 至 2025-09-28 (一週至兩週內)
地點: 台灣苗栗縣 竹南蛇窯Zhu Nan Snake Kiln
地址: 公園路206號
主辦單位: 竹南蛇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