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住址的家王秀茹個展

回家的路,不在地圖上,而在心裡。

「沒有住址的家」,不是一種缺席。它不是國家編號下的產權單位,也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定位座標;它是一種仍在進行中的狀態,是在不斷失落與被召喚之間,尋找歸屬的過程;它是一種漂流中的可能性,一種正在生成的家。

對原住民族而言,遷徙、殖民與都市化不僅帶走了可見的空間與住所,也切斷了語言、信仰與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實踐。土地不是靜止不動的地點,它承載著祖先的聲音、植物的氣味、河流的方向,以及名字的延續。當土地被劃分、人們被遷移,那些無形的路徑也在時間的荒煙蔓草中逐漸斷裂。

我記得在屏東禮納里大社部落,有位老人家對我說,清晨山上的風是香的,工寮外的小鳥啾啾叫。他說的時候,我彷彿跟著他的記憶回到他山上的家,一個仍活在他心裡的地方。

對於居住在城市中的非原住民而言,「家」也可能是一個已被拆除的社區、一段不斷搬遷的童年、一塊記憶中美好的蛋糕、一條放學回家的巷弄,或者是從未被認同的出身。在國家與社會快速現代化的進程中,家的輪廓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多人經歷著一種難以清楚指認的歸屬狀態。

住在社會住宅的阿惠阿姨曾悄悄告訴我她身體的病痛。我不知道她的過去,但我知道,她正在這裡慢慢地落腳、慢慢地安家。

在這樣的時代裡,「家」不再是一個既定的位置。它是一種生成的狀態,一段在行走中被建構的關係。回家的路,無法完全在地圖上尋得;它未必筆直,也未必有名字。但它存在於身體的記憶裡、在講述與被聆聽之間、在每一段生命故事的縫隙中,靜靜顯影。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8-27 至 2025-10-23 (一至兩個月內)

地點: 台灣臺中市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地址: 台中市沙鹿區台灣大道七段200號

主辦單位: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