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香山濕地藝術季海來說 Once Upon a Time

2025年新竹香山濕地藝術季將於 10月9日至11月9日 展開,為期一個月,本屆由擷果創意策展,以「海來說 Once Upon a Time」為主題,邀請 5組來自臺灣與法國的藝術團隊,分別創作 5 件作品。藝術季將以香山濕地為舞台,結合展覽、工作坊與地方參與,開啟一場人與土地的對話,邀請觀眾透過聲音、影像、裝置與互動體驗,走進香山,感受土地記憶與藝術的對話。
透過五件作品,連結濕地、社區與日常,創造一場跨越地景的人與土地對話。
邁入第五年的香山濕地藝術季,今年將策展視角帶回在地故事,透過藝術導入,讓濕地、社區與居民記憶彼此交織。藝術家以潮汐的律動、濕地的生態、居民的記憶等為靈感,轉化為藝術創作,引領觀眾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參與藝術家包含李蕢至、吳修銘、謝佑承、余白(Hubert Kilian)、吳騏,他們將以自身的創作語言回應香山,從自然到人文,從聆聽到書寫,共同編織屬於香山的故事。海來說 — 邀請大家一起來聆聽、書寫、感受香山濕地的故事。
參展藝術家作品介紹(依建議觀賞路線排序)
01《潮與巢 Tide and Nest》藝術家|李蕢至Lee Kuei-Chih,作品地點|海山漁港海灘,作品簡介|《潮與巢》位於香山濕地潮間帶,以竹子與蚵殼構築,連結藝術、海洋與家園。作品的圓弧曲線呼應行星軌跡,高潮時與倒影形成完整圓形,象徵天地合一與宇宙循環;低潮時人們可步入其中,感受潮間帶的呼吸與自然痕跡。它見證土地的韻律,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感知。
02《漂浮在海上的故事 A storyfloating on the sea》藝術家|吳修銘Wu Siou-Ming,作品地點|海山漁港停車場旁空地,作品簡介|「漂浮」為核心概念的參與式聲音藝術計畫,象徵著個體與環境之間疏離卻又依存的關係。以「聆聽」作為創作主軸,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採集在地居民的生命故事與環境聲響,將其轉化為聲音敘事。 邀請社區居民參與工作坊,共同製作成語音故事與聲音檔案。並將共創成果整合為戶外聲音藝術裝置,讓觀眾能以身體與感官沉浸其中,重新探索香山獨特的人文脈絡與聲音地景。透過聲音的媒介,讓在地故事得以流動、延展,並在藝術中持續發聲。
03《裁判椅 Umpire Chair》藝術家|謝佑承 Hsieh Yu-Cheng,作品地點|賞蟹步道,作品簡介|一張在泳池邊駐守的椅子,當人坐上椅子時看見了位處高位的視角。我在椅子下方加裝了一個椅腳,使椅面失去了原先的穩固性。當它變得不再穩固時,高度仍然安全舒適嗎?人在攀爬的時候,感覺又是怎麼樣呢? 物件被我更動了外觀,連帶著相應的功能與使用方式也造成了改變。此次作品展出於香山濕地賞蟹步道上,在浩瀚的天際與自然前,工具與人的意義,以及高度帶來的權力關係,我希望獲得一種新的觀看角度。
04《2025 香山肖像 · 群像2025 Xiangshan Portraits》藝術家|余白Hubert Kilian (法國),作品地點|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三樓、香山藝站,作品簡介|在香山,每一張面孔都在講述故事,每個空間映照存在與貢獻。本系列透過社區人們的肖像,呈現台灣的多樣與美麗,為2025社會提供人性化與詩意的視角。 拍攝遵循簡單規則:於家中或工作休憩空間面對面取景,突顯其存在而非社會身份。室內場域映射居者性格與生活,成為有生命的「人物」。空置空間則強化缺席的感受,讓觀者體會每個人的重要性。靜謐之中,社區的無形聯繫與香山故事悄然浮現。
05《候 Await》藝術家|吳騏 Wu Chi,作品地點|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前平台,作品簡介|「候」是一種等待,也是一種與自然同頻的呼吸。以香山濕地為時序的舞台,隨遷徙描繪生命的軌跡。木板裝置與椅子交織出一方靜止之地,邀旅人共坐,與濕地一同候望,候潮汐翻覆、候季節更迭、候生命再次歸來。於等候之中,時間化作詩,環境與人彼此呼應。
開幕式|2025/10/09(四)10:30 - 11:50 (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前平台)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10-09 至 2025-11-09 (兩週至一個月)

地點: 台灣新竹市 海山漁港及停車場旁空地、賞蟹步道、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及前方平台、香山藝站

地址: 新竹市香山區海山漁港及停車場旁空地、賞蟹步道、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及前方平台、香山藝站

主辦單位: 新竹市政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