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以「浮島光景」為題,自10月17日至11月9日在圓山花博公園及捷運圓山站玉門街沿線展開。今年延續「發現看不見的台北:重現隱匿或消失的地景」的核心理念,呼應圓山承載著臺北盆地數千年活動軌跡,從史前貝塚與考古遺址、凱達格蘭族聚落、日治時期的圓山公園與動物園,到後來的中山兒童樂園,層層累積的城市記憶在此交織,轉化為公共藝術的創作靈感。今年由策展人李柏均邀請五位藝術家以史前遺址、動物園與兒童樂園三段記憶創作:蔡咅璟《記憶的殘響》以動物園遺構與聲音、螢光互動喚起記憶;吳建興《快樂天堂》用風動裝置重現遊樂園趣味;吳美琪《#33遊樂考古學》拼貼舊物影像,重返童年入口;成若涵《貝貝與他的工具》以紙雕與共創呈現史前生活;陳肇珮《貝塚・家屋痕跡》帶領大龍國小學生共製陶貝,展現聚落智慧。除展覽外,活動規劃走讀導覽、親子工作坊等參與體驗。11月1日並將舉辦「動物大舞廳」,邀民眾戴上面具共舞,在歡樂氛圍中與作品互動,重現圓山歷史的集體記憶。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10-17 至 2025-11-09 (兩週至一個月)
地點: 台灣臺北市 圓山花博公園及捷運圓山站玉門街沿線
地址: 圓山花博公園及捷運圓山站玉門街沿線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