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闕 Noesis 黃立穎 TARTCH 得然藝術

《覺闕 Noesis》— 關於記憶、想像與觀看的共振
TARTCH 得然藝術由藝術家黃立穎,呈獻其全新個展——《覺闕 Noesis》。展覽以「觀看如何超越視覺,轉化為深層感知」為核心,透過石墨的層疊與擦除、光影與留白的交織,開啟一場關於感官、記憶與存在的探索。
觀看,不僅是視覺的行動,更像是一種深層的感知運動,如同思緒在腦中遊走,記憶於無聲中浮現。當作品靜默佇立於空間之中,觀者所經驗的,並非對圖像表層的理解,而是一種由內在召喚的感受——源自光影閃爍、筆痕交錯與空白佈局中所引發的心理共振。
此次展覽《覺闕 Noesis》,正如其名所暗示——「覺」為感知之始,「闕」為未竟之處;而 Noesis,來自哲學中對「知覺行動」的命名,意味著不只是看見,而是穿越感官、觸及存在本身的思維觸動。這是一場關於觀看如何超越視覺,轉化為內在經驗的探索之旅。
作品在描繪具象的世界外,並不企圖還原再現真實,使它們如同記憶中殘留的氣味、夢境中模糊未明的片段,歷經時間的侵蝕,卻於觀者心中留下深刻餘響。這些畫面彷彿由一個在時間與感覺之間遊走,將那些尚未被語言捕捉的情緒,轉化為可見的節奏。媒材與空間於此不只是形式,而是詩性與感官的觸媒。石墨的層疊與擦除、光與留白的交織,使觀看成為通往其他感官的門扉,感官彼此牽引。觀者如同在自身的神經迴路中遊蕩,重新觸及那曾經模糊、卻從未真正消失的感覺結構。
創作如同身體記憶的延伸——藝術家以「以手感尋路」來形容其歷程。每一次筆觸、每一次停頓與擦除,都如同記憶的閃現與遺忘,留下未完成卻誠實的痕跡。觀者無需「理解」,而是與作品共同凝存於一段無聲的時刻,與自身的經驗對話,與某種無法言說的感受重新相遇。這種抽象創作的實踐,亦回應了法國現象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對知覺的理解:世界並非透過思維被掌握,而是透過身體被「活出」。觀看一件抽象作品,便是一種感知的召喚,一次存在的細語。
在這個資訊過度、語言不斷被消耗的時代,《覺闕 Noesis》嘗試以緩慢且真誠的姿態召回那種未竟的感受。這些作品不求被定義,只是靜靜存在,引領我們回到那些尚未被說出的情緒與記憶。遊蕩的,不只是記憶;更是一種願意敞開、感知與被感知的心靈狀態。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8-23 至 2025-09-20 (兩週至一個月)

地點: 台灣臺北市 TARTCH 得然藝術

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六段503號1樓

主辦單位: TARTCH 得然藝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