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稠物的乾刷:考古、捏塑與寧芙
展期:2025/7/11-8/18
開幕與藝術家座談:7/12 15:00
與談人:陳寬育
地點:182artspace
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82號
Dry Brushing of Goo: Archaeology, Sculpting and Nymphs
Date:2025/7/11-8/18
Opening and Artist Talk:7/12 15:00
Panelist:Chen, Kuan-Yu
Venue : 182artspace
No.182,Xinmei St,West Central Dist., Tainan City
黏稠物的乾刷:考古、捏塑與寧芙
Dry Brushing of Goo: Archaeology, Sculpting and Nymphs
我想是大學的時候,看了《青春電幻物語》,接著書架上就有了《華萊士人魚》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兩本小說,那段時期很著迷於探索頻道曾以兩小時特輯節目討論過的「海猿假說」;不過那始終是以智人觀點建立起的猿類祖先分知,我喜歡那些與「妖物」交流的故事,落語裡似乎紀錄了很多這類的內容,但很多時候影像留下的記憶比較多:像是那隻乾燥的人魚標本。
在看過台中國立博物館的那隻鴨嘴獸之後,我似乎能夠想像黑白的人魚標本有多粗製濫造,而《海獸之子》和《海底兩萬里》裡出現的儒艮,完全滿足了我對於水生哺乳類的期待;除了成為了「空」、「海」的母親,鸚鵡螺號的船長還會去採奶。
美人魚的童話後《塞任的沈默》對「歌聲」進行了文字的改造,而對應「影像」的精靈則是「寧芙」;在岩井俊二的故事裡,莉莉周的「歌聲」因為網路「共鳴」了多少青少年女的耳蝸,緩慢地旋轉成芭蕾舞者那般直立的脊椎,植入了「我」的腦中,在入睡後喚醒了畫面。
古夢」總在清醒後讓人費解,而當前的生活總讓我覺得《一級玩家》已經落實,「夢」也因此像是「遊戲」,但必須是五感沈浸的,不是如賭博一樣的機率問題,我想忘記現代性帶來的線性時間軸,記得在「夢」中的我,或是想起「心」。比起忘記了,我永遠都害怕想起來。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7-11 至 2025-08-18 (一至兩個月內)
地點: 台灣臺南市 182artspace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82號
主辦單位: 182art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