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是一塊快要碎的玻璃黃至正個展

双方藝廊將於 2025 年 7 月 19 日至 8 月 30 日展出藝術家黃至正的最新個展「雪地是一塊快要碎的玻璃」。本次為藝術家在双方藝廊的第二次個展,匯集了黃至正近年潛心研究的系列作品。他透過獨特的視覺語言和材質運用,深入探討人類認知失調、虛實邊界以及資訊時代下的感知經驗。展覽主題「雪地是一塊快要碎的玻璃」,指向了人類認知上的誤區:擲硬幣連續正面時感覺下次正面的機率更高,或者人們在造訪未曾到過的地方時堅持自己來過,無論是對景觀、氣味、聲響,五感上都是如此熟悉。廣袤白雪帶來的不安,和易碎的玻璃並置,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在人類的認知中如何可能的被錯認,揭示黃至正在創作上對人類認知與感知之間的模糊界線的探索,而這一切都從他對材料的運用中展開。
黃至正的作品由底層材料開展,他將金屬箔貼附於紙張上的步驟視為創作語彙中的「母音」。透過壓克力塗佈、膠液堆疊等繁複工序,藝術家在紙張表面創造出獨特的肌理與質感。在將箔貼附其上時,箔不再僅僅是顏料的載體,更成為了揭示藝術家創作過程的「顯影劑」,預示一種未來圖像的地景。箔因膠痕起伏而產生的斑駁反光效果,引導著黃至正
進一步思考畫面的構圖、陰影的座落以及顏料的走向與堆疊。對他而言,這種視覺上的錯覺並非虛幻,而是理性計算與直覺交織後的結果,是使圖像介入現實的敘事技術,這些圖像的生成,則來自他對日常的觀察與重構。藝術家從旅行、電影、生活與網路之中瀏覽大量圖像,經過縝密思考後揀選特定主題,並以鏡頭語言重新構築敘事,透過作品捕捉生活中所感知的種種。
《流明》是黃至正在旅行返程的航班上,注意到起飛前由機窗照入的陽光,陽光是能夠像水一般地被捧在手中的嗎?旅行的過程要如何被敘述?這些溢出日常的感知難以言喻,卻能夠在藝術實踐中被捕捉、被轉譯,像手中捧著的陽光質地一樣。
在這些介於具象與抽象、光線與物質之間的畫面中,觀看不再僅是視覺活動,更成為一種全身性的運動。 當觀者在作品前方遊走,光的反射隨之變化,隱藏的細節隨之浮現與隱退,這巧妙地觸動了我們對數位影像經驗的質疑。 黃至正從不意在再現真實,而是透過獨特的形式與材料,讓影像在觀看者的心理空間中重新「發生」。在這場關於「觀看」的深刻體驗中,黃至正邀請我們走入他構築的雪地,在易碎的光影之間,重新審視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7-19 至 2025-08-30 (一至兩個月內)

地點: 台灣臺北市 双方藝廊

地址: 臺北市北安路770巷30號

主辦單位: 双方藝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