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時代—臺灣美術百年建構」展覽,以「宏觀的視角」進行整理,透過不同面向的主題交錯出現,呈現多元且流動的視覺史觀。展覽子題包括「從南國到民國」,檢視歷經改朝換代過程中,不同世代藝術家以何種方式回應或形塑臺灣自身的地理及人文風貌,突顯「地方色彩」議題的時代變異及後殖民意涵,如:石川寅治《台南大南門》、郭柏川《台南運河》、歐豪年《虹瀑》。「『現代性』的內在轉向」則展出不同世代藝術家對二十世紀現代美術發展的各種回應,包括學習與模仿、融合與創新、反思與批判等不同面向,如:陳植棋《夫人像》、廖德政《遠眺觀音山》、陳道明《8102011-1》。「『世界』美術藍圖」子題中探討臺灣藝術家如何跳脫臺、日、中、西的多重民族糾葛,以多元文化並存的視野,建立臺灣藝術的主體性,如:朱德群《抽象畫》、黃潤色《作品81-YB》、韓湘寧《紐約環河》。「寶島長春/重啟在地提問」中,則探討臺灣匯聚了南島語系、漢文化、日本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多元的文化元素,在碰撞與融合中,孕育出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如:許武勇《台南普濟殿廟庭》、陳輝東《揚帆》、曾培堯《六道輪迴》。展覽匯聚多件與臺南地域文化密切相關的創作,展現藝術家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與觀察,如郭柏川〈臺南運河〉、劉啟祥〈小憩〉、朱玖瑩〈安平鄉土館啟扉致詞〉、許武勇〈臺南普濟殿廟庭〉、沈哲哉〈臺南孔廟〉、曾培堯〈六道輪迴〉與金潤作《觀音落日II》等作品,共同描繪臺南多層次的文化樣貌。觀眾可參與「藝術家風格演算」AI互動,現場拍照後,AI將依據沈哲哉、蔡草如、林智信與劉啟祥的筆觸風格生成專屬影像,並可掃描QR Code下載個人化的藝術明信片。館方以浮空投影技術重現陳澄波〈清流〉的湖岸場景,觀眾可步入虛擬空間,從近景到遠景探索畫作構圖與故事,透過互動式導覽深化對前輩藝術家的理解與共鳴。南美春室The POOL亦推出以藝術家謝國鏞畫作為靈感的限定套餐,透過色彩、意象轉化為餐桌上的味覺創作。除了展出前輩藝術家的經典作品之外,亦透過數位內容與互動設計活化展覽呈現。如二樓展覽室H外公共空間的「你問我答」係導入AI科技,製作前輩藝術家虛擬人像,搭配浮空投影技術(Holographic Projection)等展示方法,將研究資料運用科技展示手法呈現,使藝術家穿越時空再現館內,與觀眾進行互動及使用中獲得研究量能及共鳴,更親切貼近臺南地方到臺灣藝術史的豐富面貌。以及AR擴增虛擬實境(二樓展覽室H至I連通走廊):觀眾透過行動裝置掃描QRcode後,將呈現出3D數位場景,觀眾可在空間中移動位置,融入畫中進行虛實互動。另外還有藝術家風格演算(二樓公共空間):觀眾於現場拍照後,經由AI運算模仿藝術家風格,生成新的作品圖像。觀眾可掃描QRcode下載取得仿前輩藝術家風格的明信片,明信片下方將註明藝術家簡介與作品風格介紹。位於2館5樓的南美春室The POOL也與資策會合作,也持續推出展期限定套餐,以臺灣前輩藝術家謝國鏞的畫作為靈感,融合視覺與味覺的五感體驗,將作品的色彩、意象轉化為味覺創作,讓民眾透過餐桌上的視覺、味覺,以及DIY創作體驗,探索「福爾摩沙時代」的藝術世界。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7-22 至 2026-01-04 (三個月至半年)
地點: 台灣臺南市 臺南市美術館2館
地址: 臺南市美術館2館 展覽室 E、F、H、I
主辦單位: 文化部、臺南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