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本次紀念展以倪蔣懷的生命歷程為主軸,策畫「水彩先驅」、「礦野炭地」、「基隆港都」、「人像.裸女」、「臺北城」、「旅人.遊跡」、「日常.凝視」,並模擬重現「寶峯美術館」,共八大主題展區,完整呈現從求學時代的啟蒙,往後的個人風格探索,直至晚年的作品與收藏。如學畫初期透過臨摹老師作品磨練技巧,〈習作41(景美街道)〉(1914)下筆簡練、筆觸濕潤,構圖與石川欽一郎作品相似。
中年移居基隆,在礦區與港區工作之餘畫下如〈猴硐礦區〉(1928)與〈赤色之山〉(1927)兼具記錄地景與產業的歷史意義,此時畫作用色更顯豐富而線條俐落,已然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語彙。晚年生活重心轉移至臺北,作品描繪如〈艋舺祖師廟〉(1939)的都市景觀,用明亮原色勾畫自信不羈的線條。展覽綜觀藝術家創作歷程,帶領觀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亦能認識北臺灣二十世紀上半的時空背景。
倪蔣懷於1939年日記中寫下創設寶峯美術館的宏願,不僅希望藉此祝賀恩師石川欽一郎壽辰,也寓託將現代美術及其知識引介給社會公眾的理想;倪蔣懷秉持理念,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收藏體系,包含石川欽一郎及臺、日藝術家作品,如李梅樹、藍蔭鼎、陳植棋、洪瑞麟、大下藤次郎、真野紀太郎、高橋精一、古賀春江等,體現其藝術視野與藝壇交流網絡。寶峯美術館展區以倪蔣懷親筆構思為依據進行設計,帶領觀眾感受藝術家近百年前對美術館的理想藍圖。
本次除展出倪氏收藏畫作,更涵蓋其藏書與現存的五本日記與手札(1929、1931、1933、1938、1939年),彌足珍貴。該批檔案史料均為首度公開展出,對於臺灣美術史而言意義重大,且深具研究價值。故而展覽研究階段特別邀請臺灣美術史與礦業史領域學者合作參與日記解讀,並根據成果進行多次深度田野踏查,走訪菁桐、嶺腳、瑪鋉、基隆等倪蔣懷早年礦業活動的實際場域。這些地點不僅出現在其畫作與日記中,也是他生活與工作的重要場景。其中,日記內容已完成釋讀,預計將在8月於本館官網公開,期許透過研究資源共享,帶動學界與文史工作者的研究關注,為未來更多研究拋磚引玉。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6-26 至 2025-09-28 (三個月至半年)

地點: 台灣臺北市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址: 臺北市立美術館 二樓 2A、2B展覽室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聯絡資訊: 2595765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