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翠之明 柯偉國 個展

「 蒼翠之明 —— 柯偉國 個展 」
“ Verdant Radiance - KE Wei Kuo solo exhibition ”

展期|2025. 4. 12 - 5. 17
時間|12:00-18:00,日、一公休,勞動節休館
地點|異雲書屋・金華館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7巷4號1樓)

開幕式與座談|2025. 4. 19 (六.)

創作自述
文|柯偉國

夜的記憶

「服兵役時駐地就在海邊,看海聽潮是日常,漆黑的夜裏廣袤無垠的特別清寂。記憶中,獨自一人的夜哨,習慣躲進暗暗的防風林,隔著枝葉的空隙仰望夜空。靜靜的等待,偶有流星劃過,內心就會像撥動了什麼,欣喜而溫暖。」

「初春的北海岸,是容易起霧的季節,尤其是飄著細雨的夜,天海隔著一層淡淡的灰白色,漁燈微透的光暈,時間彷彿變得緩慢而遙遠,這一刻,特別想家。」

樹之於我

「我喜歡樹不經雕飾的形質,那是生命努力而堅韌的意志。」
「當畫得樹已經不是樹,才是意義上的樹。」
「有時記憶與想像裏的樹,遠比現實之樹還要真實。」

一直是懷著感激和敬意親近老樹。感謝老樹千百年來的存在,是對自然萬物的大恩惠,更崇敬老樹們與環境搏鬥,頑強而堅韌的生命姿態。樹總是朝著陽光恣意的生長,不畏風雨、不怕阻礙,生猛有力地長出自己的生命樣態,這種野性與自由,或許就是人類最初的靈魂樣貌。

森夜之境

晨起寫字睡前讀書,規律的作息是我一直以來的生活。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夜半需要清醒的時間多了,逆日常的深夜清醒,起初是有些焦慮。所幸,夜靜謐的緩和了一切,長夜輕觸了我過往的記憶,讓模糊之記憶有了新觸動,也就順著這份心情,開始在深夜寫畫些所思所想。黑夜過渡到天亮前,幽暗微顯的色光,藏著一股難以說清的時間感和溫柔。如果說夜空的「黑」是時間的樣子,那黑的層次裏有我的希望、眷戀、掙扎、不安的顏色,是一個難以言喻又未曾靜止的黑色。就如〈曾是流星〉、〈越過識無邊〉畫面裏,墨與色層層交疊的深處,悄然無聲之時間已化為一種低語呢喃。

「樹」的形態所衍化而來的結構,不僅是一種觀察,更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習慣不打稿直接以筆墨作畫,因勢「力」導,乾濕筆觸順隨當下,順逆、緩急間枝幹無定向的擴張,自由順隨,亦如每一刻的心情狀態,筆筆皆是活生生的存在。穿梭於線條畫面間的空白,是雲霧是映光,亦或是詩化之時間心像。它們未必是某個特定的形態,虛實之中,卻可以是觀者無窮想像之境。

關於藝術家|柯偉國

1976年生於臺灣,200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研所水墨組碩士。曾服務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臺北市立美術館市民美術講師,現專職書畫創作。一直是懷著感激和敬意走訪臺灣各地老樹, 欽佩老樹富有野性且頑強的形質,視之為最美的生命樣態,並奉此野性與自由為創作之精神所在。

早期的「墨點樹」,是以最純粹之墨點,來記錄時間被壓縮的質地,試以最簡單的元素探究水墨之形、質關係。2018年開始進行的〈共生之蕐〉系列,則將樹與花卉為主的造形元素,運用白描勾勒成一種異體共生的類植物形態,來指涉隱藏於表象下生存的衝突與矛盾。源自上山觀雨看樹之經驗的〈雨樹〉系列,藉由「水破墨」的偶發與不可預期,捕捉雨霧迷離之下的模糊不完全,來形塑可見之外的「隔」與「幻」的狀態。2024年後的〈造夢園〉系列,以為女兒說故事的概念所開展的創作,將兒時聽過的童話,重新改編成說給女兒聽的故事,作為女兒成長的紀念。2025年的〈森夜之境〉系列,則是由逆日常的深夜清醒,描寫黑夜不眠的心情變化,透過墨與色的層層堆疊,述說那幽暗底下難以說清的時間感和溫柔。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4-12 至 2025-05-17 (一至兩個月內)

地點: 台灣臺北市 異雲書屋・金華館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7巷4號1樓

主辦單位: 異雲書屋Yiyun Art

聯絡資訊: 金華館・02 2395 5858 [email protecte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