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他方的旋轉小路

亞紀畫廊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舉辦「凝視他方的旋轉小路 - 關於寫實」群展,集結九位藝術家:詹詠幀、陳昭宏 、鄺鉅裁、李吉祥、李秉璈、廖震平、黃海恩、吳逸寒、葉子奇。此展與亞紀畫廊4月群展「另一片天空的異國雲彩 - 關於抽象」,共同以二十一世紀的角度重新詮釋與推薦台灣戰後與當代藝術。

展覽重新認識寫實主義,去除理想化、恢復現實中未被理想化的本來面目。或回看亞洲脈絡,自北宋以來寫生實指對花鳥的寫其生貌,強調形神取韻—形似僅為低標。展覽第一部分,葉子奇、李吉祥、鄺鉅裁、廖震平在追求形神取韻的同時,試圖對被技術性低標所理解的視角提出抵抗,因此,李吉祥以鏡頭概念過濾寫生的雜論、鄺鉅裁透過粉彩與裝裱形式隔斷寫實場景的tableau;李吉祥的鏡頭概念又在李秉璈的作品中得以延續,過濾寫真、形神的鏡頭逐漸轉變為數位螢幕、軟體編碼;李秉璈同時以顏料材質堆疊賦予繪畫物質性,與鄺鉅裁幾乎正反方向地隔斷寫實作品本身的tableau。上述藝術家中,尤其葉子奇、廖震平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將畫面推向一種無視時間流逝的永恆性,這些看似源自寫生的作品,實際上更關乎回憶reminiscence,在寫生或寫實的表面下提出了一種非流於仿真的藝術態度。

展覽第二部分,是以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抵抗姿態作為對應。當時為反對日本作家以外地文學、異國情調的他者、階級視線描寫台灣,台灣作家們展開本土寫實的風格以對抗強勢文化的壟斷詮釋。同樣類比在女性主義框架,吳逸寒無疑是不可或缺的討論對象;陳昭宏則是另一個沉默的範例,作為一位在美國發展的華人藝術家,陳昭宏早期透過畫面故事表達他的反抗,而海灘系列則刻意將歷史寫實名作進行轉化,因為他精神上完全意識到自己與西方文化的衝突是難以調和的。

展覽最後企圖寫實主義於虛擬文化展開新序幕之前,提出些許的討論。庫爾貝寫實主義的170年後,人類又由物質文化轉向虛擬文化,對於「在being」的感知也重新定義:不再僅僅是物質和現實的存在,而是關係和錯覺的存在——詹詠幀的許多創作概念與此密切相關。近期有更多學者強調虛擬並非真實的對立面,必須將虛擬與真實並置思考,才能相互成為現實的創造過程,且此過程必然發生在由身體、事物和觀念所構成的龐大網絡中,使用者在其中獲得了更自由的直覺與行動能力,黃海恩的Sume系列便是最好的例證,獲得前所未有的蔓延性、過程性與未完成性。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4-08 至 2025-05-21 (一至兩個月內)

地點: 台灣臺北市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主辦單位: 亞紀畫廊

聯絡資訊: 02-2562-8629 [email protected] +886-2-2562-862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