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自然

2025/04/19 10:00 ~ 2025/08/31 18:00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林木生長、土石交疊、河匯成海是無需詮釋的自然法則,那麼當這些法則在人的感受裡起到移情(Empathy)作用時,它們就具備了文化性的意涵。在我們理解世界的經驗裡,自然除了自身的客觀存在外,更是從人類視角再造的「第二自然」。

藝術在當代語境中所擔負的質疑與批判角色,讓人介入自然的合法性被重新評估;創作者重新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且用個人性的觀點再造了自然。這些觀點不僅僅侷限於環境生態的領域,而是更大範圍牽涉到了文化的、社會的與造型美學的範疇,說明了「自然」被藝術賦予身體之後的多樣性。

策展人 ▌段存真

參展藝術家 ▌

李光裕1954年出生於高雄,雕塑家,作品中探索雕塑體量與空間的交互關係,展現對東方意境哲思的追求,不迷戀充盈飽滿,而是讓更多的光線與空氣在作品中流竄,在師法自然的詩意表現中,陳述人與自然之間自在任意的流轉。

陳漢聲1988年出生於高雄,長期關注人與自然以及區域產業之間的交互關係,細膩地深入土地的歷史與地理的紋理,採用現成物以及動力裝置的形式,以在地人的身分做出既個人又客觀的陳述。

陳肇驊1990年出生於苗栗,創作以動力裝置、雕塑為主。憑藉個人主義式的戲謔,與其積極地介入或改變現況,更習慣用看似消極的態度回應講求效率與規範的體制,巧妙地將與自然協力完成作品,並點出了人與自然看似對立卻又相互依存的矛盾關係。

張庭溦1994年出生於台中,作品以水泥及壓克力為主要媒材,粗糙的水泥經過處理與佈局,帶有緊張感的材質自然地舒緩開來,形成了一簇簇大小參雜、遠近交錯的團塊色面,柔軟不定型的構出一片流動延展的空間,帶出對於個人與環境之間的思考。

廖浩哲1991年出生於台中,於大學時學習都市計畫,對於植物有著自身獨到的見解,作為一名植物藝術家,將植物視為等待被創作的有機材質,在模糊的邊界上,思考植物與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主辦單位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成立於2012 年,成立衷旨圍繞在永續生態、藝術人文、跨齡交流之間,定期舉辦各式活動、講座、展覽及公益贊助,期望透過這些活動與展覽的分享,將愛護地球生命,尊重生態環境,培養藝術美學的使命傳播下去。透過理念的傳承與實踐,擴大當代社會的美學與生態探究,深化當下議題的哲學思考,以及強化當下的世代對話。以基金會為主軸,整合產學藝三大界共同參與,希冀打造創意美學人文風貌。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4-19 至 2025-08-31 (三個月至半年)

地點: 台灣臺中市 陸府植深館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

主辦單位: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聯絡資訊: 0800-524365

分享: